2025年10⽉发布的新《⾦融机构洗钱风险⾃评估指引》带来重⼤变⾰,⾦融机构如何快速适应?本⽂为您梳理核⼼要点与应对建议。
⼀、引⾔:新《指引》的背景与意义
近期,监管机构发布了《⾦融机构洗钱风险⾃评估指引》(以下简称“新《指引》”),取代2021年版旧规。新《指引》⾃2025年11⽉1⽇起正式实施,旧指引(银反洗发[2021]1号)同时废⽌。这⼀变化源于三⼤核⼼背景:
■法律衔接:2024年新《反洗钱法》⾸次将“洗钱风险评估”纳⼊法律义务,要求机构定期评估并制定适配制度。
■监管升级:为应对FATF(反洗钱⾦融⾏动特别⼯作组)第五轮互评估,新《指引》强化风险评估有效性和控制措施针对性。
■⾏业痛点:针对旧版指引实操中的问题(如指标⽚⾯),新规要求业务部⻔主导、风险场景具象化,提升可操作性。
新《指引》的发布标志着⾦融机构洗钱风险管理进⼊新阶段,机构需尽快调整⾃评估体系,以合规应对监管要求。监管时间紧迫:⾸次⾃评估需以2025年底为时点,并于2026年4⽉30⽇前报送初稿。
⼆、新《指引》核⼼变化解读
1.风险范畴扩容:新增“规避定向⾦融制裁风险”
■要求:⾃评估需涵盖洗钱、恐怖融资、规避定向⾦融制裁三类风险因素。
■⽰例:跨境业务需评估交易对⼿是否涉及制裁⾼风险国家(如敏感物项贸易)。
■依据:直接呼应新《反洗钱法》第四⼗条“反洗钱特别预防措施”。
2.评估⽅法具象化:引⼊“风险场景”识别
■逻辑:从内外部案例(如监管提⽰、同业事件)提炼风险规律,拆解为“地域+客户+产品+渠道”多维度,制定评估指标。
■⽰例:“电诈资⾦通过⾦店POS机购买黄⾦变现”场景,可细化为⾼价值客户、POS收单业务、跨地域交易等风险因素。
■⽬的:解决旧版“风险场景模糊”问题,使评估更贴近实际业务。
3.控制措施细化:分风险类型专项管控
■洗钱风险:强化⾼净值客户尽调、私⼈银⾏业务监测。
■恐怖融资风险:新增⾮营利组织(NPO)捐赠资⾦穿透核查。
■规避制裁风险:要求敏感物项贸易背景穿透核查。
三、应对策略:四步落地⾃评估⼯作
基于新《指引》及监管时间要求,⾦融机构应按照以下步骤完善⾃评估体系,确保在2026年4⽉30⽇前完成⾸次评估报送:
步骤⼀:完善评估体系
■搭建风险场景库:整合内外部信息(如可疑交易报告、监管函件),提炼地域、客户、产品业务、渠道维度的核⼼风险因素。注意:⾸次评估需以2025年底为时点,案例收集应涵盖评估时点前3到5年即2020-2025年。
■优化评估分类与指标:细化客户类型(如新增“接受跨境捐赠的⾮营利组织”),新增规避制裁指标,合并冗余指标,并考虑交叉影响。
■校准权重与标准:因指标变动,需重新设置各维度权重和评估标准。
步骤⼆:数据收集与评估
■明确取数⼝径,通过数据分析、穿⾏测试、抽样测试等⽅式,开展固有风险和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估。
步骤三:输出并验证结果
■反洗钱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及管理层讨论评估结果,确保准确性。
■⽣成三类风险(洗钱、恐怖融资、规避制裁)的评估结论,涵盖整体、维度及分类层⾯。
■时间节点:初稿需于2026年4⽉30⽇前报送监管。
步骤四:制定风险缓释措施
■针对薄弱环节,提出系统优化和内控整改意见,强化风险承受能力。
■持续监测:根据监管要求,评估后需在6-12个⽉内更新专项评估结果。
四、核⼼难点与解决⽅案

五、结语
新《指引》通过风险扩容、场景具象化和措施细化,推动⾦融机构洗钱风险管理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有效”。监管时间线明确:机构需⽴即⾏动,确保在2025年11⽉1⽇新规⽣效后,快速启动评估工作,并于2026年4⽉30⽇前完成⾸次报送。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建议,尽早开展内部培训与试点评估,以平稳过渡监管新要求。
中汇反洗钱咨询核心团队来自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反洗钱咨询团队以及一线金融机构,核心成员拥有10年以上反洗钱领域工作经验,长期致力于为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支付等提供多元化的反洗钱服务。
作者:中汇金融咨询合伙人 丘振球 / 总监 邓建辉 / 高级经理 高婧雯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所有,更多与本文有关的信息,请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879193



